食品添加劑分析儀在保障食品安全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,準確合理地設置其參數是獲得精準檢測結果的關鍵。以下是根據不同需求設置參數的要點。
首先,要明確檢測目標。如果是檢測常見甜味劑如阿斯巴甜、糖精鈉的含量,需將分析儀的檢測范圍設定在適合甜味劑濃度水平的區(qū)間。一般來說,甜味劑在食品中的添加量有規(guī)定范圍,比如阿斯巴甜在某些飲料中的較低,分析儀的量程設置應不低于較低檢出限且不高于常見最大量,通常在微克每毫升到毫克每升級別。
若檢測的是酸性防腐劑,如苯甲酸、山梨酸,要考慮不同食品基質的干擾因素。因為食品中的酸堿度等環(huán)境因素可能影響儀器檢測的準確性。對于酸性較強或復雜的食品基質,如腌制食品,要調整分析儀的溫度補償參數。合適溫度補償能使儀器穩(wěn)定運行,降低誤差,例如將溫度補償設置為與環(huán)境溫度相差不大(±5℃)的值,保證檢測時儀器的離子活度系數計算準確。
對于不同精度的需求,參數設置也有所不同。如果是日常常規(guī)抽檢,對精度要求不是較高,可選擇分析儀的粗略分析模式,快速得到大致結果,一般這種模式下分析時間會縮短。但若是針對問題食品的精確追查,需設置為高精度模式,雖然檢測時間可能稍長,但能精確到毫克每千克甚至更低濃度的檢測。

另外,儀器響應時間和檢測頻次也需根據需求調整。如果食品生產流水線上快速檢測,可將響應時間設置為較短(如3-5秒),檢測頻次設置為每批次抽檢幾個點。
通過明確檢測目標、考慮基質因素、精度需求以及檢測的時間和頻次要求等,就能科學地根據需求設置食品添加劑分析儀的參數,從而實現(xiàn)高效、準確的檢測。